超凡的艺术格调,孕育自灵秀的成长氛围中;无尽的创思奇想,发生于漾荡着异国情怀的屋檐下。且让我们一起走入时尚大师的私密空间,领受深度的艺术感动。
  十月份《ICON風華》經已出版,請隨著我進入Coco Chanel,Christian Dior和Yves Saint Laurent三位一代時尚大師的秘密世界。


鮮紅如火的高跟鞋,無論對女人或男人而言,都是一首魔鬼的詩篇,誘惑著你那熊滾滾的縱慾念頭。艳麗得令人完全无法忽视的Giorgio Armani高跟鞋,亮缎般的光泽和绝美的红玫瑰设计,绝对是宴会上最姿态曼妙的明星。

洋溢著春天氣息的沙拉,總是為炎炎午後的慵懶,帶來一注甦醒的動力。每一口的清新原味,讓你重新感受食材的純粹。

  無論是作為前菜、配菜、主菜甚至是節食聖品,來自西方國家餐桌上必不可缺的沙拉,已成為了我們亞洲人最為熟悉的一道餐點。沙拉最常予人“健康”與“低脂”的典型印象,對於“健康”二字我倒是完全贊同,至於“低脂”則有所保留。
  事實上,沙拉並不僅止於一般常見的低卡路里綜合蔬菜類,另有一些以根莖類植物為主的沙拉,例如馬鈴薯沙拉,和以主菜形式呈現的凱撒沙拉等重量級沙拉,其熱量一點都不低呢!

備受冷落
  歐洲中世紀時期,蔬菜一般被歸為窮人食物,唯有勞動階級的窮人才會採摘自家耕種的蔬菜為食,尊貴的皇公貴族為了炫燿身分,僅選食小牛和羊羔之類、在當時的食物鏈上被視為最上等的精緻肉品。當時的古羅馬國甚至流傳著一句警告人們不要食用沙拉的諺語─“再美味的沙拉都會導致糟糕的一餐”,因為他們認為以大量蔬菜為主的沙拉是屬於“涼性”食物,並不適合人類進食。不過,基於義大利人普遍喜愛蔬菜的飲食習慣,因此人們經常將綜合蔬菜和新鮮香草混合,然後配上海鹽和橄欖油以“加熱”這些“涼性”沙拉。
  和法國及英國等歐洲地區相比,義大利人食用沙拉的比率高出許多倍,主要是因為當地一年九個月都處於高溫之中,因此清爽的沙拉當然比濃郁的肉類更貼合人們的口味。喜愛進食蔬菜的習慣,使得義大利人曾被如此戲謔:“居住在阿爾卑斯山脈另一側的人們認為沙拉是貪婪的義大利人的專屬食物。正是義大利人搶奪了那些以綠葉青草為食的低等動物的糧食。”從中不難看出,舊時歐洲各國仍然抱持著蔬菜是低等級的食物,甚至是不適合端上餐桌的一種“動物食料”。
如此一道不入流的沙拉,卻在現代變成了歐洲大陸的民族性食物,相信這種巨變是當時所有人始料未極的吧!

各有精采
  依照現代西餐的慣例,沙拉一般可分為前菜式、配菜式和主菜式。前菜式沙拉以小份量單獨呈現,最常見的是綜合蔬菜淋上醬汁的類型。配菜式沙拉通常都是搭配主菜一同上桌,食材的使用種類繁多,除了普遍常用的綜合蔬菜外,尚有馬鈴薯、豆類、麵類、榖類或水果。至於主菜式沙拉的份量則最大,單獨食用即可作為正餐看待,為了呈現份量感,所以沙拉除了蔬菜類,還會加入各種肉類、海鮮、雞蛋、馬鈴薯等豐富食材,著名的凱撒沙拉即是典型的主菜式沙拉。
  各種新鮮的蔬菜都可以靈活運用在沙拉之中。歐美的沙拉食譜多使用當地蔬菜,我們未必可輕易取得,不過,我們卻可以依照材料的口感特質以在地常見的蔬菜取代之,沙拉搭配法充滿著自由與輕鬆,無須受食譜所約限。除此之外,超市冷藏蔬菜部也可輕易購得袋裝式的綜合沙拉,裡面的Iceburg、Butterhead、Lettuce、Rocket、Mizuna、Watercress、Amaranth、Radicchio和Chicory等,都是西方沙拉最常使用的蔬菜類式,
  除了主角式的蔬菜外,新鮮的香草也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調味角色。最常用來搭配沙拉食用的香草為Basil、Rosemary、Sage、Thyme和Parshley,當然,每個人也可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選擇香草的組合。如果無法獲得新鮮香草,最為方便的罐裝乾燥香草也是不錯的取代法,尤其推薦混合了數種經典義大利風味的綜合性香草“Italian Herbs”,其馥郁的芳香洋溢著滿滿的地中海風情。
亞洲人所食用的沙拉材料,普遍都會加入番茄、紅蘿蔔、青瓜,甚至是辣椒這種組合。馬來西亞著名的ROJAK即是一款典型的南洋風味沙拉,以熱帶水果搭配極具本地特色的蝦膏和辣椒醬作為沙拉醬料,調配出辛辣脆口的水果沙拉。這些添加食材和醬料組合因地域性的差別而有所不同,除了以上所提的南洋風味水果沙拉外,希臘人食用沙拉習慣大量使用當地特產黑橄欖、無花果和Feta等新鮮乳酪,而法國普羅旺斯港鎮尼斯則於其尼斯沙拉中加入了鮪魚和鯷魚,呈現出當地的海港特色。因此,每一道看似簡單的沙拉,卻像一本博深的史書般,記載著每個地方的風土文化。
  提起在亞洲最受歡迎以及最普遍的沙拉醬料,絶對非千島醬莫屬。據說,千島醬的命名是以美國著名的千島湖而來,這款以雞蛋、番茄糊、黃芥末和酸黃瓜醬等材料製作成的美式沙拉醬,幾乎是所有美國餐飲連鎖店的沙拉吧上必備的高人氣沙拉醬。事實上,除了千島醬之外,許多在亞洲知名度較低的經典醬汁都十分味美討喜,相較高熱量的千島醬,一些歐式油醋醬顯得更為輕盈健康呢!     
  最基本的歐式沙拉醬汁是以各款醋類,如義大利陳年醋(Balsamic)、紅或白酒醋(Wine Vinegar)以及各種水果醋,和橄欖油混合而成的油醋醬汁。另外,新鮮的乳酪也可作為甜食水果沙拉的調味醬料,一般所使用的是Feta、Ricotta和 Mascarphone這三種未經發酵的乳酪。

推薦食譜
最後節錄這款我最喜愛的尼斯沙拉食譜和各位分享週末午後的廚趣之樂:
尼斯沙拉(Salad Nicoise)
材料:綜合沙拉蔬菜1份、水煮馬鈴薯1顆、罐頭油漬鮪魚1/2罐、罐頭油漬鯷魚(Anchovy)2片、新鮮紅番茄1顆、川燙四季豆4條、甜椒1顆、黑橄欖5粒、水煮蛋1顆。
調味料:蒜末1小茶匙、鹽和現磨黑胡椒適量,橄欖油和紅酒醋各2大匙。
做法:綜合沙拉蔬菜泡入冰水使其口感鮮脆。將水煮馬鈴薯和新鮮番茄切成大丁,將罐頭鮪魚內的多餘油脂去除後剝成大塊。四季豆燙熟後冰鎮切段,水煮蛋切成圓片。將冰水中的綜合蔬菜濾乾置於沙拉大碗中,將其他材料放入碗中。撒上鹽、現磨黑胡椒粒、蒜末、橄欖油和紅酒醋,拌勻後,即可食用。

這是Tiffany&Co.的三色雞尾酒指環,18K金的四爪戒台分別鑲嵌上紫晶和黃水晶(Yellow Quartz & Citrine)。穿戴鸡尾酒指环的趋势源自1950年代美国新兴的鸡尾酒宴会,女性出席宴会时皆穿戴上造型硕大且华丽多姿的指环于右手,藉此与已婚女性穿戴于左手的惯例区隔开来。目前而言,只要是造型顯眼、體積略大而且用上數種斑爛色彩寶石的指環,即通稱為雞尾酒指環(Cocktail Ring)。


崇尚口味清雅透明的貴族料理,是日本精緻文化的根源。每一口的品嘗,不僅帶來味覺感動,更是視覺與心靈的饗宴。

  日本飲食文化長久以來不斷爲人爭議的即是關東和關西的世紀之戰。若將日本島一分為二,東京、橫濱和名古屋為中心點的區域稱之為關東,而京都、大阪和奈良一帶區域則稱為關西。平安時期(西元794-1185年)是日本歷史上時間最久也最興盛的時代。當時作為都城的京都,呈現一幅民生富裕之景,貴族沉浸於詩歌、樂曲和美術的風雅盛事之中,因此,承襲著皇室貴族背景的關西料理(又稱上方料理),一路流傳至今均以精緻正統的風雅飲食文化為榮。相形之下,後期為德川幕府發展出來的關東料理(又稱江戶料理), 則因為是武士和工人的聚居地,體力勞動者口味偏向濃烈厚重的緣故,而開創出飲食文化的新流派。
  從料理口味到盛載器皿,如果關西料理是清雅的梅花,那關東料理即是艷麗的牡丹。說白了,也只是烹調技術與調味的差異而已。最顯而易見的例子就是醬油,關西風味的“薄口醬油”爲迎合當地呈現食物原味的特色而調製,其色如琥珀,鹹度清淡悠遠。關東的“濃口醬油”色深味濃,符合江戶一帶居民好攝鹽分的厚重口味喜好。
  以文化歷史背景而論,關西地區長久以來即為日本料理的起步點,飲食文化的演進也以進呈皇室的精緻飲食,和進供寺廟的茹素料理開始,逐漸發展為全國主軸。時至今日,“食在關西”的傳統觀念仍然深深烙印在許多日本人的心中,因此把關西料理譽為日本的正宗料理並不為過。

飲食四表
  在關西料理中最具代表以及為人所熟知的食物有四,那就是懷石料理、箱壽司、雜燒物和神戶牛肉。

懷食料理
  懷石料理源出京都寺廟。據說,“懷石”一詞是由禪僧懷中的溫石而來,修行的禪僧必須嚴守戒律,因此僅食用早餐和午餐。可是年輕的僧侶耐不住飢寒,所以將溫熱過的石頭放在懷中,後來演變成減少食量。“懷石”即有淺嘗輕食之意。
  懷石料理與茶道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當客人來訪時,主人會沖泡茶飲奉客,以及端出精緻簡便的輕食搭配品茗,這就是茶懷石料理。懷石料理保留小巧份量以及按季節選取當令食材,以原味烹調的傳統,以一汁三菜的形式上菜奉客。廚師將食材作為創作材料以及使用精緻考究的盛載器皿,淋漓發揮出當時蔚為主流的意境風典,因而賦予懷石料理更顯優雅纖細的風貌。懷石料理的季節性區分鮮明,以春季懷石料理為例,生魚片、鮭魚卵、野山菜和山藥等都是新鮮當令的上桌品。每一道菜皆蘊含禪學意境,以淡泊簡雅的精神洗滌每一位食用者的心靈。
箱壽司
  與普羅常見的關東渥壽司不同,源自大阪的箱壽司於日本境外並不廣泛流傳。素有“天下廚房”美譽的大阪擁有臨海靠山和盛產自然產物的地理條件,加上來自遠方北海道和賴戶內海的豐富海運,各式各樣的產品都聚集於此,讓大阪成為了關西地區的重要集散地。
  自19世紀始,當地已出現採用新鮮漁獲為材料,和米飯一起在長型木箱模具裡製作壽司的“箱壽司”。最初本意是爲了保存食物而將漁獲和蔬菜混合醋飯放入箱中,之後發現食物味道美妙,從此就成為了當地一道極富特色的食物。
  這種技術複雜、又名為“壓壽司”的大阪壽司,在古時候是一種高級食物。由於大阪一帶除了散居商人外,鄰近的京都更居有皇室貴族,因此後期發展至以精緻為特色的箱壽司,很快就成為了追求風雅飲食的代表。高級的箱壽司皆選取高級魚類的珍貴部位為材料,因此每條魚僅用一小部分。如拼布織錦畫般奢麗的盤飾,十分考究廚師的精工心思,因此並非是平民百姓可隨時品嘗的奢貴壽司。
雜燒物
  雜燒物指的是以麵粉漿調和蔬菜和海鮮肉類,於鐵板上煎成的塊狀食物,最爲人熟悉的即有章魚燒和大阪燒。雜燒物是關西地區平民小吃,因此發展出各地各特色的口味。章魚燒起源於兵庫縣的“明石燒”(用雞蛋調和的燒物),由於當時候的賴戶內海盛產章魚,許多人都將捕獲的章魚加入明石燒中,因此就出現了章魚燒這道美味小吃,並且廣泛風行於關西地區。
大阪燒是關西的一道家常菜,一般所見的大阪燒是在面粉漿中加入雞蛋、海苔、高麗菜以及海鮮肉類混合,攤放於鐵板上煎成餅塊狀而成。有人認為它的發源地是廣島縣吳軍港。昭和年代到義大利的軍艦廚師,在當地品嘗到薄餅的美味後,便自行以日本材料改制,推出後大受好評。二戰時期,聘用在吳軍港工廠掌廚的大阪廚師學到了這道煎餅,並且帶回大阪改良發展成現今的大阪燒。
神戶牛肉
  一說起神戶牛肉,大家都會聯想起肥美鮮嫩的上等和牛。原籍於兵庫縣但馬的神戶牛肉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天價牛肉,和一般牛肉不同點在於,它是以拍賣方式得標。據知,一頭在比賽中獲得金獎的神戶牛,甚至以722萬日圓高價售出。神戶牛之所以矜貴在於它的飼養過程,十個月大起的牛犢每天將進食穀物、玉米、米渣和啤酒渣,每日食量高達20公斤,平均每日增磅1公斤,飼養至三十個月左右就可供屠宰。
  翻開典籍可發現古時日本人並沒有食用牛肉的習慣,因此神戶牛是在明治維新時期西方人士大舉登陸時才被發現其肉質味美。由於當時日本政府大力提倡民間西化,因此鼓勵人民食用對健康大有好處的牛肉,那些初到神戶的西方商人也在品嘗過神戶牛後大為讚嘆,從而讓神戶牛名聞天下。
並非所有產自神戶的牛皆可稱為神戶牛,真正的神戶牛要求十分嚴格,基本條件是觀其BMS(牛脂肪交雜基準)達六級以上的A4或A5,再因應其BCS(牛肉色基準)及BFS(牛脂肪色基準)來定身價。神戶牛更會有出生證明書,列明其父母及血統,細節程序非常嚴謹,因此絶對昂貴得有理。

米其林之譽
  享譽美食世界的權威飲食評比指南《米其林指南》繼2007年首推亞洲東京版本後,已揚言將於不久後推出關西版。數月前,當局在日本公開宣布將於今年十月推出《米其林指南京都、大阪2010》。在籌備的兩年間,米其林派出七人組成的密探深入兩地食店作為評審對象,他們也認為關西這一帶擁有1200年飲食文化,推薦價值甚高。相信一旦公開發售,關西料理勢必在多姿的世界料理上重現風雅食韻。


咖哩是一種很奇妙的食物,它的香氣與辛辣就似魔鬼般誘惑著感官味蕾,對清心寡慾者而言,絶對是種靡靡之音。

  在東南亞地區,咖哩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食物。揉合多種乾燥與新鮮香料烹調而成的咖哩早已成為具有濃厚地域色彩的民族性料理。追溯歷史,咖哩原產自位於南亞的印度,據說是早期為蒙古莫臥兒王朝統治時,由波斯(現今之伊朗)傳入的飲食習慣,從而誕生了此種辛辣醬汁食物。
  在淡米爾語中,咖哩一詞原為“Karri”,譯成英文則拼為“Curry”。事實上,“Karri”一詞原指含有“蔬菜與肉類”的一道印度菜餚,只因當初印度為英國殖民時,被殖民者誤傳回西半球並廣泛流行所至,演變至今,所有採用辛辣香料烹調而成的料理均稱為咖哩。

印度咖哩
  傳統印度咖哩的秘訣在於香料的組合與烹煮的程序,每戶人家都有各自祖傳私房咖哩配方,選用的香料組合以及比例均有所差別,因此咖哩並沒有標準或統一性的味道可言,所呈現的味道、色澤與濃稠皆有顯著不同。
  傳統的印度咖哩是將原香料逐一以石搗研磨成粉末才加以烹煮,此法是為了保留香料最原始濃郁的香氣,不因粉末研磨久置而導致香氣逐漸消散。由於印度是個素食盛行的國度,因此咖哩多以蔬菜入饌,而最常用的香料則是小茴香、芫荽子、辣椒、薑黃和丁香,這種被稱為“Gram Masala”的混合香料是印度最典型的香料組合。印度咖哩由於加入薑黃的關係,色澤偏澄黃,而南亞的氣候使然也影響當地咖哩口味趨向辛辣濃烈。

東南亞咖哩
  談起東南亞區域的咖哩,又以馬來半島與泰國式最廣為人知。此地咖哩除了沿用傳統印度香料外,也添加入更具本土風味的食材,例如椰漿、羅望子(又稱Asam)、檸檬香茅、南薑、胡椒和魚露。
泰國咖哩以紅、綠咖哩最具代表性,紅咖哩主要材料為乾紅辣椒,和其他辛香料一起搗成泥狀製成紅咖哩醬,而綠咖哩則改以新鮮的綠辣椒為主。無論在色澤與味道上兩者均有很大的區隔,紅咖哩色澤艷紅如火,猶如率性十足的嗆辣女子;綠咖哩則因為注入馥郁的椰漿所至,嫩綠的色澤緩緩散發著誘惑的香氣,活脫脫是個椰林婆娑下的舞孃。
  馬來半島咖哩呈多元化風格,馬來人製作的傳統咖哩味道一般均不加入椰漿而以酸味的羅望子代之,並加入班蘭葉提升香氣,因此呈現出清新微酸的湯汁狀咖哩。土生印裔所烹製的咖哩除了保留傳統印度咖哩部分原貌外,也同時融入具南洋色彩的椰漿,為濃稠綿密的質地添上香氣四溢的芬芳因子。

日本咖哩
日本咖哩又稱為歐風咖哩,在明治維新期間,日本正大量吸收來自西方國家的文化,因此連經過歐化後的印度咖哩也一併吸收過來,並逐漸廣泛普遍之。如今,日本已是繼印度後,最熱衷於咖哩研究的民族。日本咖哩的醬汁偏向濃稠,其稠化物為法國菜常用的奶油炒麵糊(Roux),多用來製作濃湯。在味道上,擺脫印度和東南亞風的辛辣酸嗆特色,改以溫醇宛如奶油般順口稠滑的甜香滋味另闢新天地。
日本咖哩流行至今,多以即食咖哩塊取代傳統的咖哩粉,這也間接讓咖哩的食用普遍度更廣為流傳至日本家庭之中。於烹調食材上,日本咖哩善於使用新鮮水果如蘋果和番茄的清新與甜度熬煮出一鍋有別於一般印象,榮登日本孩童最愛食物排行榜首的國民食品。
由於深受日本人的強烈喜愛,咖哩已逐漸被延伸至其他食物當中,例如作為拉麵和烏冬麵等湯麵食的湯底,另外,北海道扎幌地區更自創了一種極具特色的白咖哩,以北部盛產的奶製品取代辛辣的咖哩香料作為醬汁調料,呈現出乳白色液狀的新式咖哩。

散透着摇滚巨星般慑人风采的Rock Me!香氛,让人瞬间坠入黑皮衣、黑指彩与黑眼线的摇滚世界。神秘中印记反叛与甜美的极端个性,在黑歌德的摇滚舞台上,交织出激昂的情绪。一别甜蜜梦幻的经典香调,香氛试图以威廉斯香梨、绿色柑橘和蜜桃皮作为暖场乐曲。当摇滚巨星现身的一刹那,华丽的姿态唯有忍冬、茉莉和水莲所营造的气息才能完美烘托。而具有迷幻魔力的雪松木、琥珀和香草,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催化安可曲高潮的爆发点。瓶身以紫、红渐层色调的电吉他造型呈现眼前,瓶面上雕刻了蝴蝶、星星、爱心与和平标记的图腾,展现爱与和平的摇滚精神。

雖然我不是jamania,不過偶爾在吃膩牛油後,會想要轉換些甜食來佐伴麵包。對於果醬品牌的選擇,基本上都習慣於選購舶來品,因為一直認為國內產的廉價果醬幾乎都是以糖漿、色素、香精和魚膠粉製作出來的,既不天然又不健康。
 昨天到住家附近的超市買了圖片中這罐本地製果醬,原因是它的包裝挺歐式,而且看到口味挺特別的(紅蘿蔔和橘子口味),所以就抱著姑且一式的心態買了回家。結果當晚打開果醬一試,嗯~很亮麗的味覺湧上味蕾。這款果醬和一般所見的十分不同,它的質地呈現果泥狀而不是一般的果凍狀,吃下去的第一口洋溢著濃郁的橘子獨特的芬香與苦澀味,紅蘿蔔的鮮甜味也夾雜其中,滿口fruity的滋味讓人想起夏天的California果園,如此陽光清新~
  仔細端詳果醬上的標籤,發現它標示著Gourmet jam&Marmalade的字樣,因此它除了可以伴和麵包吃外,還可作為其他食物(蔬菜和肉類)的佐醬呢~就似redberry sauce作為烤春雞的佐醬般,十分完美的搭配。
  這款果醬主要以紅蘿蔔泥、橘子肉&皮、檸檬汁和紅糖熬製而成。售價也只是RM5.30(沒記錯的話~)而已,素質絶對有歐洲老婆婆手工製果醬的水準喔~大力推薦這款Home Made by Mel & Anne (Gourmet jam & Marmalade) ^____^


  從八月開始進入工作繁忙尖峰,好不容易才趕完九月份、十月份稿件,現在又要開始作十一月份的美容專題。因為近期過量書寫的關係,所以實在沒力氣上來update。今天早上趁還沒正式投入十一月份的忙碌的小空檔,上來寫寫幾句話吧~~
  在這裡順便介紹安娜蘇的新香氛Rock Me,一開瓶就有股別有特色的香氣深深吸引著嗅覺,超愛。吉他造型的瓶身設計很小女生的哩~~不過還挺別致的。Agyness Deyn這次繼續擔任品牌代言人,只是說啊,那身少女搖滾式的裝扮(草莓心型蝴蝶胸針)有點那個...三條線~
  夠了夠了,再瞎掰不下去了。我要去studio看shoot啦~Bye!